一、什么是痔疮?
痔疮是由于长期便秘、久坐久站、以及某些疾病因素,导致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瘀血、扩张、屈曲,从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。主要症状有肛门部疼痛或瘙痒、出血等。
二、手术后注意事项要点:
痔疮手术后需要注意定期更换药物、术后常见不适及应对措施、排便、保持肛门卫生、饮食、活动等方面。
1、定期更换药物:痔疮术后换药很重要,最好一天一次,特别是对合并脓肿和肛瘘者。否则可能导致假性愈合,愈后容易复发等。手术之后及时换药能够减轻炎症症状,患者可以在肛门内放置消炎痛栓或痔疮栓,并使用凡士林油纱条对创面进行填塞,以便于创面引流。在换药的过程中,需要观察伤口是否有效愈合,避免出现肛门狭窄或肉芽水肿等问题。如果发现有异常症状表现,需要及时与医生沟通,避免创面恢复受到影响,降低感染概率,加快术后创面恢复速度。
2、术后常见不适及应对措施:
(1)术后疼痛:部分患者术后肛门有轻微疼痛,少数患者如果疼痛剧烈,可以向医生说明,给与适当止痛药物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。
(2)排尿障碍:少数患者由于手术刺激,发生排尿困难。通过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,热毛巾敷小腹或是可采用流水的声音诱导排尿等方法,都可以促进患者排尿。
(3)便血方面:部分患者术后7天有少量淡血性液体渗出,这是正常现象。适当卧床休息就可以了。
3、排便:排便时间应控制在术后24小时后,排便过早容易污染伤口、造成出血等。但是排便时间延迟,则会导致排便困难、疼痛。术后24小时,为正常排便,以便使大便易排出,又不污染伤口,多采用术后缓泻剂等方法。便时不可用力过度,以免损伤创面。患者蹲厕不要过度频繁或过久,少数患者可能因手术后肛门坠胀,便意不尽感而频频蹲厕,而长时间的蹲厕容易导致肛门水肿或创面出血,如第一次排便较多,较软,以后很少或没有粪便排出,则可能是炎症导致的便意。便后用温水坐浴可以缓解疼痛症状,还可以清洗肛门,减少感染,促进伤口愈合,配合医院的药物如痔疾洗液或硼酸洗液的话,效果更好。
4、保持肛门卫生:在痔疮手术后,需要重视对肛门进行清洁,定时擦拭肛门手术位置,防止污垢集中,可以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概率。除了定期进行坐浴外,患者也可以使用柔软的湿厕纸轻轻擦拭肛门位置,适合术后需要恢复工作、缺少坐浴和清洁条件的患者。
5、饮食:患者术后合理的饮食是手术创面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。一般痔疮手术6小时后可进食流质饮食,如白粥及面食。术后第1-3天可进食半流质饮食,第4天可进普通饮食。术后患者宜多吃高蛋白、低脂肪、清淡有营养的食物,多食蔬菜、水果、蜂蜜以通便润肠如香蕉、梨、菠菜、芝麻油等。忌生冷、辛辣、刺激性饮食(注意洋葱、大蒜等食物也属于辛辣刺激类食物)。
6、活动:痔疮术后当天应以平卧位为主,除非留置肛门引流管可以侧卧位为主,因为平卧位对切口压迫止血效果比较好,还有利于休息;尽量减少下床次数,避免切口容易出血;床上翻身动作尽量轻柔一些,避免幅度过大导致包扎敷料的松脱引起出血。术后第一天,待肛门切口包扎敷料取出后,不宜马上下床,尽量平卧一小时,观察切口没有明显出血,就可以下床活动。术后第二天开始,适当饭后运动,控制在30分钟以内,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利于排便;多做提肛运动,最好每天3-5组,每组50次,这样有助于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,还有助于肛门肌肉的功能锻炼促进排大便,避免大便失禁。
三、出院后注意事项:
1、按时复查:患者恢复一般需要2周左右,而患者不需要长期住院,每周到门诊复查一次就可以了,目的是观察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,及时处理,确保患者术后的康复。
2、注意饮食:减少摄入生冷、辛辣、刺激性饮食;多喝水。
3、活动:在手术创面愈合之前不能长时间骑自行车,否则会由于摩擦而引发出血以及疼痛等症状,等3 个月伤口完全愈合后,就可以开始适当进行运动锻炼。但是,患者也不能因为害怕影响伤口而长期不活动,以及出现久坐或久站等现象,可以适当地进行轻微活动,这样能够提高身体抵抗力,对于痔疮恢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。在活动的过程中,应当避免牵扯肛门,可以选择上肢活动或者慢走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