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历卡塔尔世界杯:一位球迷的现场见闻
从购票到入场,一场跨越洲际的观赛之旅
知乎答主Richard Sun分享了他在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期间的亲身经历,时间从11月30日抵达多哈至12月4日离开,期间现场观看了E组哥斯达黎加2-4德国、H组加纳0-2乌拉圭两场小组赛末轮比赛,见证了四支球队的告别时刻。
购票经历:运气与策略的博弈
作为阿根廷球迷,作者曾于2018年赴俄罗斯观看世界杯,并幸运抽中阿根廷对阵尼日利亚的比赛门票,见证了梅西的进球。2022年因伴侣是德国球迷,两人共同计划前往卡塔尔。首轮售票因尚未公布分组,仅能按日期和场馆申请,作者尝试申请两场小组赛末轮及两场16强赛均未成功,反映出本届赛事购票竞争激烈。
第二轮售票时分组已定,作者申请了阿根廷和德国全部六场小组赛,最终仅中签德国对阵哥斯达黎加一场。由于阿根廷球票早已售罄且黄牛价格高昂(超1万元人民币),作者转而选择加纳对乌拉圭的比赛,既因喜爱苏亚雷斯,也因乌拉圭国旗与阿根廷相近而增添亲切感。
抵达卡塔尔与球迷村住宿体验
作者夫妇从伦敦出发,经科威特转机,于当地时间11月29日清晨抵达多哈。此前需提供的核酸检测及健康码要求已于11月取消,相关准备作废。一抵达机场便感受到浓厚的世界杯氛围,城市各处布置有赛事元素,如City Center Doha商场展出了历届世界杯吉祥物,包括当年被称为“饺子皮”的拉伊卜。
为应对激增的球迷住宿需求,卡塔尔设立球迷村,由临时活动板房或集装箱改造而成。作者入住位于Free Zone的球迷村,每晚约200美元,相较天价酒店更具性价比。尽管提前到达希望尽早入住,但因办理效率低,直到晚上6点才完成手续,期间在30℃高温下长时间等候,成为旅程中最煎熬的时段。
球迷村内部设施齐全,配备独立卫浴、冰箱和空调,整体干净。但空调噪音较大,影响夜间休息,不过夜间气温适宜,可不开空调入睡。作者表示幸运入住已清洁的房间,曾听闻有游客因房间未打扫而要求更换。
哥斯达黎加 2-4 德国
比赛在八座世界杯球场中最北端的阿尔拜特球场(Al-Bayt Stadium)举行,该球场也是本届世界杯开幕式的举办地。前往观赛需先乘地铁至卢赛尔,再换乘大巴抵达球场。
卢塞尔球场,决赛举办地
我们在卢塞尔吃完晚饭后启程前往Al-Bayt球场
来自卡塔尔国家博物馆
阿尔拜特球场的设计灵感源自卡塔尔传统帐篷,这一元素在卡塔尔国家博物馆中亦有展示。
赛前,现场迎来了男足世界杯历史上首个女性裁判组执法,成为赛事历史上的重要时刻。
比赛共产生6个进球,过程跌宕起伏。由于同组另一场日本2-1战胜西班牙,德国与哥斯达黎加尽管打入多球,仍双双止步小组赛。离场时,有身披巴西国旗的球迷唱起“Goodbye Germany”,令人印象深刻。
加纳 0-2 乌拉圭
本场比赛在八座球场中最南端的阿尔贾努布球场(Al-Janoub Stadium)进行。前往该球场需先乘地铁至沃克拉(Al-Wakra),再换乘大巴。
途中,乌拉圭与加纳球迷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,前者在地铁上高歌助威,后者大巴车厢内亦歌声不断。
苏亚雷斯作为焦点人物,出场时现场欢呼与嘘声交织,反映出其复杂的历史背景。
比赛中,加纳队安德烈-阿尤失点,乌拉圭由德拉克鲁兹连入两球。第66分钟苏亚雷斯被换下,但随后韩国对阵葡萄牙的比赛结果(韩国取胜)导致乌拉圭必须再进一球才能出线,最终未能逆转,遗憾出局。
尽管乌拉圭取胜,但仍遭淘汰,赛前激情四射的两队球迷赛后皆陷入沉默。
总结
四天的卡塔尔之旅虽短暂,却深刻感受到世界杯的多元文化氛围。球迷村地处荒漠,易产生“基建落后”的错觉,实际多哈市区现代化程度较高。
当地人口以外籍劳工为主(约270万),卡塔尔公民仅31万,印度裔占比较大,公共场合普遍使用英语,口音多元,尤以“咖喱味英语”为主导,令人联想到伦敦多元社会景象。
城市中常见Costa、Nando's、Sainsbury's等英国品牌,文化融合感强烈,但炎热气候与极冷空调形成鲜明反差,部分观众甚至因此感冒。
赛事志愿服务表现优异,地铁站与场馆内志愿者数量充足,态度热情且专业,极大提升了观赛体验。
最后一天在球迷节观看了荷兰对美国、阿根廷对澳大利亚的比赛后,便前往机场返程。入境流程高效,仅需护照扫描与人脸识别,无需出示Hayya卡,但护照未加盖入境章,略显遗憾。
现场观赛不仅能看到电视转播未能呈现的细节,更能沉浸式体验各国球迷文化。期待四年后美加墨世界杯再次亲临现场。